托克托县自然概况


托克托县位于自治区中部,大青山南麓、黄河上中游分界处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,北依阴山,南临黄河,地处呼、包、鄂“金三角”开发区腹地。县境南北直距54.5公里,东西直距42公里,总面积1416.8平方公里,境内有7条河流,黄河流经37.5公里,年平均径流量为214.11亿立方米。耕地面积68060公顷,林草地面积40808公顷。辖5个镇和1个黄河湿地管护中心、16个社区和120个行政村,居住着蒙、汉等32个民族,常住人口16.6万。

托克托历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,是内蒙古最早的人类发祥地之一。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,县内有被考古学家命名为海生不浪文化的新石器人类遗址。公元前390年,赵武侯筑云中城。公元前307年,赵武灵王置云中郡并改革军制,实行“胡服骑射”。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,云中郡成为秦三十六郡之一。公元1392年,筑东胜卫城,现为我国夯土板筑古城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池。明嘉靖十年(公元1531年),阿拉坦汗义子“妥妥”驻牧东胜卫城,“托克托”由此得名。

近年来,托克托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全面对标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争创“三个城市”、打造“四个区域中心”、融入“四大经济圈”、建设“五宜城市”、培育“六大产业集群”目标任务,立足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融入新发展格局,着力构建现代化工谷、绿色能源谷、生物医药谷、新型材料谷、循环低碳谷“五谷”,现代农牧带、黄河旅游带“两带”,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“一区”新格局,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建设新局面。

工业方面,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5家,形成了电力、冶金、现代化工、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和煤电铝一体化、现代煤化工、生物医药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。2021年,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8.24亿元,同比增长10.7%,完成工业增加值63.41亿元,同比增长4.9%。其中,电力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.31亿元;生物制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.84亿元;冶金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.16亿元;化工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0.2亿元。

农牧业方面,累计投资55862万元,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39万亩。全县农业总播面积100万亩,粮食作物总产量达35万吨。已建成圣牧、优然、利兴、赛科星等规模化牧场31个,利兴、盛鸿两个万头奶牛牧场建设项目有序推进;总投资80亿元的伊利18万头奶牛绿色智慧养殖示范园全面启动。规模化养殖场达122家,牲畜总存栏60.9万头。全县现有农牧业龙头企业101家,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、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4家、市级龙头企业85家;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28家,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、自治区级示范社11家、市级示范社14家,农业基础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。

旅游服务业方面,主动融入黄河“几”字弯文化旅游风情带建设,充分发挥“黄河上中游分界点”地理地标优势和中间枢纽作用,深入挖掘和整合黄河文化旅游资源,全力打造首府南部黄河景观文化旅游区。现已建成景区景点6个,其中,4A级旅游景区2家(神泉景区、黄河麦野谷景区),3A级景区1家(神泉山庄景区);全县农家乐增至67家,其中,星级农家乐33家,2021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83.4万人(次)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50万元。

2022年上半年,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.83亿元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7.5亿元,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.5亿元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.52亿元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.38亿元,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20803元,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8980元。

神泉吐玉液,黄河起云帆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托克托正以全新状态、崭新姿态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,快马加鞭踏上新征程,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,奏响了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时代最强音。